
天文望遠鏡發(fā)展趨勢大型化:建造現(xiàn)代大型天文望遠鏡的目的是提高集光能力和分辨能力,以觀測更暗天體和分辨細節(jié)。提高集光能力就要增大物鏡的口徑。無論是光學望遠鏡還是射電望遠鏡,都在朝著大型化的趨勢發(fā)展。許多在研或者預研究的大型天文望遠鏡正在各個國家開展。

天文望遠鏡探測的是電磁波。光學天文望遠鏡探測的是可見光,即所謂的看到了星體本身;射電天文望遠鏡探測的是射電波,射電波屬于無線電波的一種,無線電波又是頻率比可見光低的電磁波。但是二者的具體探測方法也有所區(qū)別。

常用的雙筒望遠鏡還為減小體積和翻轉(zhuǎn)倒像的目的,需要增加棱鏡系統(tǒng),棱鏡系統(tǒng)按形的方式如果式不同可分為別漢棱鏡系統(tǒng)(也就是斯密特-別漢屋脊棱鏡系統(tǒng))和保羅棱鏡系統(tǒng)(也稱普羅棱鏡系統(tǒng)),兩種系統(tǒng)的原理及應(yīng)用是相似的。

望遠鏡起源于眼鏡。人類在約700年前開始使用眼鏡。公元1300年前后,意大利人開始用凸透鏡制作老花鏡。公元1450年左右,近視眼鏡也出現(xiàn)了。1608年,荷蘭眼鏡制造商漢斯·里帕希(H.Lippershey)的一個學徒偶然發(fā)現(xiàn),將兩塊透鏡疊在一起可以清楚看到遠處的東西。